场背特币当比一变成衷的资本狂欢画布离初数字
还记得2009年金融危机时的那条新闻吗?"《泰晤士报》2009年1月3日,英国财政大臣正欲对银行业实施第二轮救助。"中本聪在比特币创世区块刻下这句话时,原本是想讽刺传统金融体系的荒谬。可谁能想到,14年后,比特币自己反倒成了资本炒作的乐园。 最近在币圈火得一塌糊涂的"比特币铭文"技术,说白了就是在比特币最小的单位"聪"上刻字画画。想象一下,这就像在每张人民币纸币的边角处涂鸦——只不过这些涂鸦都写在区块链这个永久账本上,一旦刻上去就再也抹不掉了。 据我所知,目前已经有3300多万个这类"数字涂鸦"被创造出来。有人写诗,有人画画,还有人把猫猫狗狗的照片刻上去。最夸张的是,一张叫"Genesis"的图片铭文据说被炒到1000万美元,让我不得不感叹:有钱人的世界真是朴实无华且枯燥。 现在市面上主要有两种玩法:一种是搞BRC-20代币标准,就像在以太坊上发币那样;另一种是搞数字艺术品NFT。我看过一个数据特别有意思:比特币铭文诞生后的头200天里,就产生了114万个图像铭文,这个数字比以太坊、Solana和Polygon三大平台加起来还多。 我有个做矿机的朋友告诉我,现在连币安矿池都推出了"铭文即服务"业务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ICO狂潮时,连卖茶叶蛋的大妈都在讨论发币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只是这次换了个马甲。 支持者说这是创新,把比特币变成了数字黄金,铭文就是黄金首饰。但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比喻时差点把咖啡喷出来——这跟当年莱特币自称"比特币是黄金,莱特币是白银"的营销话术简直如出一辙。 更讽刺的是,有人花了2100万美元买下比特币第三次减半的纪念铭文。要知道,中本聪设计减半机制的本意是控制通胀,结果现在反倒成了炒作的噱头。这就像把《资本论》印在黄金书页上拍卖,既荒谬又充满戏剧性。 作为一个经历过数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,我太清楚这个行业的尿性了。每当技术遇到瓶颈,市场就会发明新概念来维持热度。从ICO到DeFi,从NFT到现在的铭文,套路永远不变:造势、炒作、割韭菜。 记得中本聪在白皮书里写的愿景吗?他要建立的是一个"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",而不是数字艺术品拍卖行。当我们在比特币上刻字画画时,是否还记得它本应是一种改变世界的货币实验? 眼下这场铭文狂欢,说到底不过是资本在存量市场中寻找的新故事。真正让我担忧的是,当所有人都沉迷于在蜗牛角上绣花时,可能已经忘了我们最初为什么要出发。数字石板上的涂鸦艺术
疯狂的铭文经济学
当理想遭遇现实
我们到底在追逐什么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世界的双面人生:孙宇晨的争议与成就
- STORJ市场暗流涌动:揭秘那些掌握价格命脉的神秘大户
- 比特币减半:一场加密货币界的减产大戏即将上演
- 佳能跨界杀入半导体战场:2nm芯片技术或将重塑行业格局
- 股票代币化:传统金融与Web3的完美邂逅
- 当比特币遇见法拉利:加密货币如何驶入高端消费领域
- 加密世界的下一个爆发点:OpenTele携手Telegram重塑交易体验
- 一文读懂:如何轻松实现MRL跨链转账至Hydra
- 比特币困境:何时才能打破价格僵局?
- 币圈十月观察:比特币的过山车行情何时休?
- 币安帝国动摇?七连跌的市场份额背后发生了什么
- 深度解析:LDO与RPL的市场博弈,谁更值得投资?
- 币圈风云:8.31比特币与以太坊的震荡博弈
- 深度解析:为什么乔币JOE即将迎来反弹?
- 两位科技大佬为何力挺比特币?这份数字黄金的魅力你了解吗
- 市场大跌后,我们该不该伸手接飞刀?
- 元宇宙风口已至,这家公司凭什么能笑到最后?
- 比特币与以太坊联姻:一场不得不谈的数字货币包办婚姻
- 比特币暴跌背后:一场全球资本市场的集体感冒
- 痛快!这波空单收割太漂亮了
- 搜索
-